热点专题-基孔肯雅热
  •   基孔肯雅热为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病毒的宿主。本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孕妇围产期后期感染病毒可发生母婴传播引起新生儿感染,但没有经母乳传播病毒的证据。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基孔肯雅热的地理分布与媒介伊蚊的分布相关,主要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2013年,病毒输入到中南美洲地区,逐步建立了本地循环,不断引发大范围疾病流行。中国,上世纪80年代曾在云南、海南等地患者、媒介生物和蝙蝠中检测到疑似CHIKV病毒,在人群以及哺乳动物血清中检测到抗体;2008年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之后曾在广东、浙江和云南等地先后发生了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暴发,但尚无证据显示CHIKV已在中国建立了稳定的自然传播链。

疫情信息
  • 基孔肯雅热-法国(2025-09-10)
  • 我国成功研制首批基孔肯雅热病毒标准物质
  • 广东处于登革热本地疫情流行期上周新增177例病例(2025-09-03)
  • 广东新增225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疫情态势平稳(2025-08-31)
  • 基孔肯雅热-法国(2025-08-27)
  • 欧洲卫生机构:欧洲蚊媒疾病疫情数量创历史新高(2025-08-20)
  • 广东一周新增报告83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疫情总体平稳
  • 防“蚊”指南|蚊媒传染病当前,外出务必“武装”到位!
知识天地
  • 基孔肯雅热--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
  • 基孔肯雅热知识
疾病防治
  • 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 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2年版)
其他信息
  • 国境口岸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第8部分:基孔肯雅病毒(SN_T3306.8-2017)
  • 国境口岸黄热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病毒的多重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SN_T3560-2013)
  • 国境口岸蚊类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检测方法(SN_T2300-2009)
  • 国境口岸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规程(SN_T4421-2016)
  • 基孔肯雅热诊断(WS_T590-2018)
Copyright ©  www.ithc.cn
闽ICP备05029045号
国际旅行卫生健康咨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