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炳钰)近日,日本多地发布“苹果病”警告,呼吁民众采取措施来预防感染。自2024年底以来,该病在日本持续流行,目前达到历史最高点
“苹果病”在医学上称为传染性红斑,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由PVB19病毒引发。本病好发于4~12岁儿童,潜伏期5~15天,因患者常在两颊出现类似“苹果红”的水肿性红斑,故也俗称“苹果病”。该病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儿童及孕妇为主要易感人群。“十一”假期临近,计划前往日本的游客则需加强防范措施。
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赵俊英9月23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病并非新病种,其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可有小规模流行。在以往每年的特定季节,我国临床上也可见到散发患者。虽然非多发,但也并不属于罕见病。其感染具有全身性,除作用于皮肤外,还可影响呼吸道、消化道、眼睛等多个系统。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烧或38 ℃以上高烧,出现食欲减退、乏力、关节疼等症状;或在消化道有所反应,如腹痛、呕吐、腹泻等;也可能出现呼吸道表现,如咳嗽、咽痛等;或眼部症状,如结膜充血、眼睛发红等,偶有微痒和烧灼感。
因儿童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影响。一旦出现症状,需居家休息,避免上学,减少传染扩散,也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症状;如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需警惕脱水情况;及时就医,对症处理。
此外,该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备孕人群及孕妇需特别警惕,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增加流产或胎儿畸形风险。怀孕中后期、胎儿成型后,仍需注意感染风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王飞教授接受采访表示,该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一般7~10症状会逐渐消退,部分患者可通过多喝水自行恢复。但因儿童病情变化快,因此从长期健康角度来说,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对于近期有赴日本旅行或出差计划的朋友,赵俊英建议做好个人防护,在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佩戴口罩;日常注意多喝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通风;易感人群建议谨慎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