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

2014-07-19 09:20 作者:ITHC.CN

 

炭疽

概况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野生或家养的低等脊椎动物身上,例如牛、羊、骆驼和羚羊等反刍动物,人类感染炭疽的概率很低,只有万分之一。从历史数据分析,人类感染炭疽的病例非常罕见,最容易感染炭疽的人群是那些处理因炭疽而死亡的动物尸体及其制品的人,例如屠宰场工人、制革工人和拣羊毛工等。另外,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炭疽杆菌的散播也会造成人间感染,如2001年在美国发生的炭疽邮件恐怖袭击、1979年在前苏联的斯维尔德罗夫斯克一个军事部门不慎把炭疽杆菌孢子散播到空气中,结果导致68人死亡等事件。
病因
    炭疽杆菌。炭疽杆菌的特点是可以形成孢子结构。在那些掩埋由炭疽而死亡的牲畜的地域,这种孢子仍然可以存活数十年。一旦炭疽杆菌孢子进入生物体内,炭疽杆菌就会开始增生扩散并产生生物毒素,被感染的生物将产生呕吐等症状直至死亡。

传播方式

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有三种:

1.经皮肤粘膜,这是炭疽病最普遍的临床表现形式,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者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

2.经呼吸道 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

3.经消化道 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

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一般1~5天,短者12小时也可发病,长者也可能在于2周后发病。

 

临床表现
炭疽是食草类动物的一种疾病,偶然可导致人类的急性感染,通常侵犯皮肤。这是由接触感染动物污染的组织或产品,或接触土壤中炭疽芽孢而造成的。如果不治疗,感染可能向区域性淋巴结播散并进入血液,或能导致死亡。感染炭疽杆菌的人一般会在7d之内出现相关症状,而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炭疽可以被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皮肤性炭疽、呼吸性炭疽以及肠道性炭疽。

 

1、皮肤性炭疽 大约95%的炭疽热患者是通过皮肤接触感染病菌的,炭疽杆菌通过被切开或磨损的皮肤进入机体内。感染初期患部将出现有痒感的肿块,痒的程度要超过一般的蚊虫叮咬,随后将发展成1~3cm的无痛感皮肤溃疡,溃疡的中央将形成炭疽感染所特有的黑色腐肉(黑痂)。

炭疽杆菌会通过坏死的皮肤和肌肉组织渗入血液循环系统,患者将出现浑身乏力、出虚汗、发烧、打冷颤、面色苍白、头痛、虚脱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休克。如果不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皮肤性炭疽还是会导致死亡,死亡率为20%。    

2、呼吸性炭疽 热炭疽杆菌通过空气传播,进入呼吸系统,再进入血液循环。患者会很快出现感冒或肺炎的症状,呼吸困难,有时还会伴随脑膜炎的发生。

这种类型的炭疽感染概率非常低,但后果最为严重,患者可能会在不到48 h内丧生。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全身不适、头痛、呼吸急促、咳嗽、鼻喉充血以及关节僵硬疼痛等。

3、肠道性炭疽 食用感染了炭疽杆菌且没有煮熟的肉类是此类炭疽热的主要传播渠道。肠道性炭疽因其感染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口腔―咽喉型和腹部型。前者属于上消化系统感染,患者的口腔和食道会出现溃疡,然后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败血症等症状。感觉呼吸、吞咽困难。而后者则是下消化系统感染,初期症状是肠胃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然后开始便血,感到尖锐的疼痛,严重浮肿。由于肠胃黏膜坏死,也可能出现呕血的症状。开始出现症状后2至4天,患者会产生腹水。肠道性炭疽患者最终将死于大出血、电解液失调以及并发性休克。肠道炭疽感染的死亡率为25%~60%。

治疗

对于炭疽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根据病情需要也可采取抗血清治疗,必要时还必须采用对症治疗。

疾病分布

本病世界各地的动物中均有散发病例,夏秋发病多。从历史数据分析,西欧和美国境内爆发反刍动物炭疽的可能性比较小,动物炭疽爆发的事例多见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旅行者感染炭疽的危险

人群普遍易感但大多数旅行者感染炭疽的危险都很低,容易感染的人群主要是那些有机会接触因炭疽致死的动物尸体及其制品的人,例如牧场工人、屠宰场工人、制革工人和剪羊毛工人等。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

预防

1、疫苗接种:现在人类已经制出了炭疽疫苗,但是专家建议除非是感染风险高的人群,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疫苗可以使93%的受体产生抗体,但是它不具备长期的保护作用(必须持续注射疫苗),而且具有比较强烈的副作用。

2、预防注意事项:避免直接接触土壤和源于动物的产品,比如由动物皮制成的纪念品。

3、可能受到恐怖袭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遇到可疑物品与邮件时,千万别打开封盖,不让内容物飞出,离开现场,立即用肥皂水洗手;

B、粉末飞扬出来时,应用纸、衣服将其包装,用大量肥皂水洗手,脱去受污染衣物并密封,然后用肥皂水洗澡,但不可使用漂白剂和消毒剂,因为某些消毒剂可能会造成皮肤或粘膜损伤,增加感染的危险性。

C、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警惕,增强自我卫生防护意识,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或服用预防药物进行医学观察。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