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动员防蚊灭蚊打赢登革热防控战

 

白云区景泰街卫生人员在城市职业学院校园灭蚊。记者陈安 摄

中山纪念堂,工作人员喷药灭蚊。记者邱伟荣 摄

       从1978年有记录以来,广州从未像今年一样出现如此严峻的登革热疫情——截至9月29日零时,今年报告病例数已达到9987例。专家预计,今年疫情料将延续到11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广州市在全市组织开展以消杀灭蚊为重点的全民爱国卫生行动,9月24日、9月28日、10月3日、10月8日组织开展全市统一灭蚊行动。卫生部门也加强了疫情调查处置,组织做好医疗救治。

       疫情预计持续到11月底

       据了解,今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具有发生早、扩散快、暴发点多的特点。往年从7月下旬出现本地病例个案,再到点状暴发,往往需要一个月时间,但今年早在6月下旬,就报告了越秀、南沙的点状暴发流行疫情,而且扩散迅速。如今广州登革热疫情维持多区域持续多发状态,全市八成多街镇都出现了登革热病例。截至9月26日零时,番禺区洛浦街、越秀区东山街、白云区松洲街、白云区棠景街、海珠区江南中街疫情较严重。

       由于今年疫情出现1型病毒和2型病毒同时流行的情况,会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到目前为止,今年的登革热疫情中,大约40%的确诊患者住院治疗,重症超过100人,并在9月中旬出现了两名死亡病例。

       尽管南沙区大岗镇、白云区金沙洲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目前越秀、海珠、白云、荔湾、天河、番禺等区,正处于疫情流行和暴发阶段。番禺区洛浦街、白云区松洲街、越秀区西片,疫情都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海珠区江南中、昌岗、海幢街道疫点也已连接成片,尚未很好控制。专家估计,广州今年登革热流行会延续到11月底。

       专家分析,广州今年的疫情受到周边地区疫情影响,造成输入病例出现早而病例多,闷热和多雨交替的天气也适合蚊子繁殖,导致蚊子密度比以往登革热大流行年份更高。更重要的原因是早期疫情控制不理想。按照往年规律,蚊媒密度最高峰的9~11月才是广州登革热高峰期,“如果全市蚊媒密度还不能有效控制,可能现在的疫情规模还只是刚开始。要尽快通过有效措施把流行高峰压低,减少暴发的街镇数,降低病死率。”

       部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从2002年开始,广州每年都把登革热列为重点防控传染病。从今年初开始,卫生部门就对今年登革热防控做好了工作方案及部署,与爱卫、教育等部门进行信息沟通、联防联控,输入疫情出现后,虽然当时天气较凉、蚊媒密度不高,疫情处置还是按照方案进行,积极对疫点进行消杀。5月份对大型机团单位进行过督导检查、防蚊灭蚊。

       本地疫情出现后,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副省长林少春高度重视广州登革热防控,对此进行过批示和指示,副省长林少春还多次到广州疫点进行现场督导。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市委书记任学锋专题听取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并作出指示,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审议有关防控工作。9月22日下午,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主持召开登革热防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防控工作,23日晚上,市长陈建华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在全市开展消灭蚊虫、防控登革热工作。任学锋、陈建华分赴海珠区、越秀区督导检查。市领导李贻伟、吴沙、颜小明、陈如桂、陈志英、丁红都、陈国、欧阳卫民、王东、周亚伟分别到各对口督导区、县级市(督导点)进行督导检查,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卫生、爱卫部门对每个疫点进行多轮次的检查督导。市卫生局也多次组织省市专家对疫情进行研判。8月22日专家组判断今年广州的登革热疫情可能超过历史规模,当时就建议市政府采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响应机制。从9月2日起启动疫情通报机制,每天向各区政府、街道通报疫情。

       目前,各项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卫生部门加强了监测和疫情分析研判。制定实施专项工作方案,根据流行规律和疫情的季节性及时召开专项工作会议。9月22日起实施全市疫情及蚊媒密度监测情况每日通报制,组织专家对疫情进行全面分析和研判,提出防控对策。

       灭蚊

       国庆前后四次全市大灭蚊

       预防登革热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白纹伊蚊孳生,切断传染途径,近期防蚊灭蚊工作是重中之重。9月2~4日及10~12日,为落实省市领导指示,大力加强灭蚊除害工作力度,有效降低蚊媒密度,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分别对全市48所学校及托幼机构以及近50个小区进行了检查。广州市疾控中心消杀科也参与了此次工作。

       按照省委书记胡春华关于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广州市委、市政府对防控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9月24日,针对近期登革热疫情高发的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市各区、各部门统一开展灭蚊大行动,当天下午4时至5时广州市各单位统一灭蚊,晚上7时至8时为居民住户统一灭蚊时间。灭蚊行动中,市城管委爱卫办组织全市800名消毒员开展全市性灭蚊统一行动。

       街道也都已经行动起来积极灭蚊,越秀区组建一支18人的区应急消杀队伍,对东山街、农林街、梅花村街、大东街的登革热疫点周边开展一场灭杀成蚊的大会战行动。荔湾区开展全区统一灭蚊联合行动,在南源街中心点的灭蚊行动中出动了106台超低喷雾机,对街道辖区内的公共场所进行全部消杀。番禺区沙湾镇已追加了10多万元经费用于灭蚊,同时还添置了设备,并专门成立专业的“灭蚊消杀队”,每天都穿梭大街小巷,对付蚊虫。行动中,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向居民派发灭蚊药物,让居民加强灭蚊。市林业和园林局也对全市各大公园开展统一灭蚊行动。同时,教育部门也发动广大学生,利用新学期开学的契机加大灭蚊力度。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也对全市各大公园进行了消杀。当天全市各单位统一灭蚊行动共出动消杀员12827人次,街道居委出动23761人次,消耗药品约17787公斤,消杀面积4153万平方米(未含各单位自行组织开展消杀行动数据),多途径铲除蚊类滋生地,从源头上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国庆节前后,广州将继续在全市组织开展以消杀灭蚊为重点的全民爱国卫生行动,9月28日、10月3日、10月8日再次开展全市统一灭蚊行动。

       另外,卫生部门还与教育部门合作,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开展登革热防控教育,开学第一周对学生进行了登革热防治宣教,并且把清理家中积水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救治

       指定84间定点收治医院

       为应对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卫生部门加强疫情调查处置,组织做好医疗救治。

       ——指定全市84间二级以上医院为收治医院,指定重症病例收治医院,成立登革热临床救治专家组,规范重症病例的会诊、转诊、专家派出制度;制定登革热病例诊治和报告指引,指导医疗机构及时、规范报告病例,同时强化登革热病人住院及转归情况报告制度;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治、培训落实情况的督导和执法检查,督促各收治医疗机构加强对登革热病人收治病房的改造,完善纱门纱窗的安装,加强院内防蚊灭蚊工作,严防疫情院内传播。

       ——卫生部门切实做好登革热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医院门诊、急诊管理,确保不误诊、不漏诊。发现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和重症登革热病例,要进行院内专家组会诊,对登革热重症病例采取“就近治疗、就近转运”的原则,既有利于病人的救治,也有利于减少转运过程的风险。病情较重、有出血症状的患者需要输血小板治疗,广州的血小板使用一向紧张,广州市血液中心已优先保证登革热病人的用血。

       ——出于防控需求,卫生部门建议确诊登革热患者住院隔离治疗,但由于登革热是乙类传染病,不能强制隔离,市疾控中心对于不住院的轻症患者,也发出了居家隔离指引。

       ——卫生部门还请新闻媒体对医疗单位收治登革热病人的工作进行监督,如果广州市二级以上有感染科的医院,发生推诿收治登革热病人的情况,请媒体给予曝光。

       预防提醒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驱蚊药;2.如房间没有空调,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3.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4.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5.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早晨和傍晚)在树荫、草丛等阴暗处逗留;6查看家里有无蚊媒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7.对花瓶等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底盘留有积水。

       登革热可怕吗

       登革热需要警惕,但不需过于恐慌。重症率在1%左右,死亡率为万分之三。登革热治疗没有特效药,但是由于有自限性,没有严重并发症的登革热患者,一般一两周就能痊愈。

       需要警惕的是,老年人、孕妇、婴幼儿、肥胖人群,以及呼吸道疾病、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患者,感染登革热后出现重症的几率较一般人群高。

       登革热

       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登革热常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登革热病毒共有四种不同血清型,每一型均可引致登革热及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

       发病特征

       突发高烧+“三痛”“三红征”

       近期,本报不断接到市民群众咨询,称登革热也头痛、发烧,与感冒很像,甚至就医初期也没诊断出来,到底如何初步判断自己得了登革热?就此,疾控专家表示,首先,伊蚊叮人特别疼,人体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平均有5~6天潜伏期,甚至有15天后才发病的;加上登革热急性起病,部分症状如头痛、发热等,与感冒类似,确实容易被忽视。

       突发高热:

       即迅速发热伴畏寒现象,这一过程可在24~36小时内达39℃~40℃。

       “三痛”:

       即患者伴随较强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因此整个人觉得疲乏、甚至有恶心呕吐。

       “三红征”:

       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轻症居家隔离 发热超三天应就诊

       登革热主要表现为发热、骨骼肌肉痛,全身出现皮疹等临床表现,一旦感染,登革热病毒可能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给家人、邻居、同事或朋友,因此,如果感染了登革热,临床症状较轻,未在医院隔离治疗,建议在发病期间做好居家隔离防护措施。

       一、做好家居防蚊灭蚊。要查看家里有无蚊媒孳生地,蚊子长在水中,比如是否种养富贵竹、万年青等水生植物,阳台、天台、房前屋后是否有闲置的积水容器、花盆托盘等,如有应及时清理。睡觉要用蚊帐,可安装防蚊纱门纱窗。

       二、患病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发热可采用冰敷等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药物降温,避免引发出血。

       三、隔离期间应多休息、多喝水,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果汁等。

       四、一旦发热持续三天等未退,出现出血、皮疹和病情加重等表现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五、家人做好防护,用驱蚊剂,尽量穿长袖长裤,发热及时就诊。

       六、防控知识可拨12320咨询。

       哪些情况可能感染

       如果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就要考虑是否感染登革热:1.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2.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3.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

       怀疑感染了怎么办

       1.及早到二级以上开设感染科的医院就诊;

       2.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

       3.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