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女子被这种虫咬随时可能猝死还惊动世卫组织

福州黄女士在非洲旅游被昆虫叮咬,归国后出现反复发热、头晕,后经确认,患者随时有猝死风险!什么情况?

此事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华山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预防控制所等多方合作,终于找出黄女士受感染的元凶——锥形虫。

此事还惊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

用于治疗的特效药物,由专人从日内瓦带到中国!

非洲旅游归来

反复发热头晕

7月底,福州黄女士在子女学业有成后,准备好好犒劳自己,满怀欣喜到非洲旅行。半个月的轻松旅程结束后,回福州刚2天,却碰上糟心事,莫名其妙地出现反复发热、头晕、畏冷、寒战等症状。经某三甲医院诊治后无明显效果,转诊至福建协和医院。

先后接诊的是感染科邹来玉主治医师和急诊科郑华副主任医师。在详细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医生了解到黄女士在非洲旅行途中不慎被昆虫叮咬,但黄女士当时没放在心上,他们立即意识到黄女士得的可能是一种罕见感染性疾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立即予以收治入院。

血液检验

 

锁定致病元凶

8月12—13日

8 月 12 日-8 月 13 日,协和医院郑华主任两次将黄女士血液标本送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查找特殊病原体。

医生在显微镜下开展地毯式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发现了一道道“S”形身影,经确认,该身影为罕见的“锥形虫”。

8月14日

8月14日 9:20,省CDC寄生虫病防治科从当日送检的血样中发现鞭毛样虫体,寄生虫病防治科谢汉国科长组织有关专家召开镜检结果讨论会,根据虫体形态、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诊断为非洲锥虫病,并将部分血样送往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进行基因测定。

当天中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预防控制所牵头召开了电话会议,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办事处、协和医院同步参加,研讨病人的进一步诊疗方案:进行腰椎穿刺,取出脑脊液送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明确是否中枢受累。

会后,协和医院立即对黄女士行腰椎穿刺,感染科迅速接手该病人的救治,进行单间防蚊隔离。

国内首例

输入性罗得西亚锥虫病病例

患者随时有猝死风险

其后,刘青主任医师、陈小玲住院医师与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预防控制所长周晓农教授、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科相关人员共同成立锥虫病救治团队(HCT小组),积极商讨论进一步治疗。周晓农教授第一时间与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相关专家取得联系。

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预防控制所刘琴研究员确认:黄女士的标本中呈罗得西亚锥虫抗体阳性。据了解,这也是我国首例输入性布氏罗得西亚锥虫病病例。

非洲流行的人类锥虫病,又称昏睡病,由两种类型锥虫引起,分别为布氏冈比亚锥虫和布氏罗得西亚锥虫。

 

 

福州女子被这种虫咬随时可能猝死 还惊动世卫组织

 

采采蝇以在人群中传播昏睡病著称。

布氏罗得西亚锥虫常造成急性感染,疾病发展迅速并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昏迷并造成死亡。也就是说,黄女士随时有猝死的风险!

多部门联合开展生死救援,惊动世卫组织,国际救援绿色通道开通。

明确诊断只是第一步,患者需要的是最及时的治疗,否则面临的仍是死亡。治疗药物在哪里?协和医院药学部迅速向各供货商、兄弟医院求助。但这种病只见于非洲地区,不仅福建协和医院没有治疗药物,国内其他医院也没有!所有药物均需世界卫生组织调配!

抢救就是要与时间赛跑,每一分每一秒,对能否抢救成功都至关重要。

一方面,医生开具疾病证明、病情介绍、处方,患者家属及朋友到香港购买药物喷他脒带回。刘青、陈小玲两位医生连夜认真研究药物英文说明书,查阅文献,并与香港药师、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中国疾控专家沟通联系,沟通注意事项及相关经验。

8月15日

8月15日22:41,喷他脒通过静脉输液通路缓缓进入患者黄女士的体内。患者、家属、医生共同期待着奇迹的发生,期待着黄女士的体温降至正常……黄女士的体温相较之前有所下降,但肝功能未见好转。

8月16日

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开通国际救援“绿色通道”,于8月16日调拨特效药物——苏拉明,由专人携带坐飞机从日内瓦直飞北京,再由患者家属从北京带回福州。特效药物从日内瓦到协和医院感染科病房仅花了一天时间,若通过邮件、海关手续至少要花十天,这为成功抢救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8月17日

8月17日14:44,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通知,特效治疗药物已到达北京交给患者家属的朋友,并传回药品的英文说明书。特效药迅速送达福建协和医院感染科病房。医师立即按治疗方案予以使用。

8月25日

8月25日,黄女士体温正常,肝功能大致正常,顺利出院。

治疗后,一起来听听当事人是怎么说的?

黄女士:

我就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似的,多亏了福建协和医院、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高效救治使我重获新生,我感受到了国家对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视,也感受到医生团队的团结、努力和钻研精神,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今天下午,救治黄女士的协和医院院方,在协和医院新内科病房举行了媒体通气会,向各家媒体介绍了整个救治的过程!

本台记者也采访到了协和医院急诊科与感染科主任刘青医生,他表示:整个抢救过程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为“争分夺秒”,从进入急诊、感染科病房,到明确诊断,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药品拨发审批,到特效药物从日内瓦空运至福州,最终药物进入患者体内,规范治疗。

整个过程衔接紧凑,惊心动魄,医患站在同一战线,共同从死神手中抢夺时间,共同战胜病魔。

“此次抢救的成功,既得益于国内外组织、医生的协作努力,也与患者家属的坚持不懈,更与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充分信任分不开。”

同时,刘青主任做为感染科的负责人,谈到旅游医学时,也提醒很多喜欢到国外,尤其是传染病高发地区旅行的市民朋友,一旦从国外回国,发现有任何的不适,应立即就医,特别是要将旅游的行程及途中发生的特殊情况向医生汇报,这些细节都有利于医生确认发病源,便于诊断。

为国内外组织、医生的协作努力点赞!

并祝愿黄女士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