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季,如何辨“真假”

2018-06-14 11:03:47 黄河晨报

  夏季手足口病高发,多见于5岁以内的婴幼儿。据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增清介绍,该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再进一步侵犯到患儿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严重者甚至造成死亡。

  对家长们来说,及早识别手足口病是非常重要的。但该病又容易与疱疹性咽峡炎、水痘等相混淆。该怎么识别呢?

  水痘VS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和水痘都会出现发热和出疹的现象,因此,很多家长可能会难以区分。李增清表示,其实,出疹的部位可以帮助判断。

  “大部分水痘患儿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全身困倦,伴有低热、头痛、咽痛、恶心、腹痛及四肢酸痛等不适,随后约1天左右开始出疹,出疹顺序通常由头面部、躯干逐渐向四肢蔓延,呈向心性分布。”李增清道,刚开始成批出现的皮疹为红色小丘疹,然后变成大小不等的椭圆形疱疹,水疱周围绕以红晕,中心有脐凹,疱壁较薄、易破,有痒感。

  而手足口病患儿大多数在发病之初,都会出现38℃左右的发热,发热1~2天后,患儿口腔粘膜可出现米粒大小的散在疱疹,疼痛明显,进而演变为溃疡。

  同时,患儿的手掌、足底也会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尔也会出现。还有部分患儿直接表现为手、足、臀部出现皮疹,常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也是容易与手足口病相混淆的疾病,它们都可出现口腔疱疹,但其实质还是存有很大差别。

  李增清指出,疱疹性咽峡炎常有骤起高热,一般发烧期可持续4~6天,甚至长达一周,并伴有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毫米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一两天后,疱疹可破溃形成小溃疡,使患儿口腔疼痛加剧不敢进食。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限于口腔,而手足口病的患儿多是先有口腔疱疹,然后发展到手心、脚心、臀部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的疹子。”李增清说。

  疱疹性口腔炎VS手足口病

  疱疹性口腔炎也叫溃疡性口腔炎,是由于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症,好发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疱疹性口腔炎除了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外,患儿的舌、颊内、唇内或齿龈黏膜,还可以看到有单个或成簇小疱疹,直径约2~3毫米,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小溃疡,表面覆盖白沫,局部疼痛,常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齿龈红肿。

  “它的疱疹也是仅限于口腔部,而不会像手足口病一样,还会再出现手、足、臀部的皮疹。此外,疱疹性口腔炎在轻症时通常可以自愈,是不需要专门去治疗的。”李增清告诉记者。

  当然,假如患儿出现有发热、拒食、哭闹、烦躁等表现,并在口腔周围皮肤上或口腔黏膜上发现有针尖大小的小水疱,为了减轻患儿的痛苦,家长也应及时到医院请专业医生进行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