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疫情防治进展

2014-10-26 09:35 作者:21世纪网
本报记者 陈时俊

  从卷土重来的埃博拉病毒,到袭击中国南方地区的蚊虫传染病登革热,2014年下半年,全球仿佛进入了疾控战争。涉及国家和地区之多、人口数量之众以及防控之复杂,都令各国疾控部门如临大敌。

  埃博拉肆虐

  在今年的8月8 日,世卫组织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埃博拉疫情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对其它国家造成风险,需要做出“非常规”反应,所有报告埃博拉疫情的国家,都应该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为此,世卫组织已与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发起了总额为1亿美元的强化应对计划。

  9月5日,世卫组织表示,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威胁,需要各国协同应对。估计控制疫情需至少6亿美元。

  疫情不断蔓延。截至10月19日,已有至少4,877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至少9,936个病例记录在案。而据预计,实际死亡病例或许要多出三倍,总数或将近15000人。

  10月下旬,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华盛顿联合国基金会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已近40年,此次疫情是最严重和最复杂的。世卫组织表示,埃博拉疫苗有望在2015年初提供给饱受埃博拉困扰的西非地区。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哈吉·阿马杜·希则表示,如果确保感染人员正确隔离,确诊病例得到良好治疗,逝者得到有尊严和安全的葬礼,那么在4到6个月内控制疫情是可能的。

  而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表示,截至10月22日,全球共有9936个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已有4877人死于这种致命病毒。其中,在疫情爆发最为严重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西非三个国家,埃博拉已造成4868人死亡。这其中包括多位医护人员,他们在救治埃博拉感染病患者时被传染而殉职。

  中国防治进展:

  8月9日,中国宣布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同时具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中国目前已有5个BSL-3级(俗称P3)实验室可检测埃博拉病毒,对留观或疑似病例开展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9月3日,中国疾控中心向媒体介绍埃博拉防控工作进展。中疾控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介绍,中国目前已经建立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抗原及抗体检测技术,可同时对埃博拉病毒的多个核酸靶标进行检测。

  10月21日,广东省排除埃博拉出血热留观对象43例。

  登革热袭来

  今年下半年,中国的近邻日本,在时隔70多年后再度爆发登革热病毒疫情,十四个都道府县相计出现确定病例。

  7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数据,截至当月,马来西亚登革热病例数大幅增长,已累计登记50804例,94例死亡;斯里兰卡共已确诊23355例;巴西共已确诊659051例。

  9月,登革热在中国广东一带爆发。截至9月29日零时,全省共确诊病例 11867 例,比去年同期(663例)大幅上升1689.89%,死亡病例累计4例(其中广州3例,佛山1例)。这是广东首次出现登革热确诊病例破万,也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死亡病例。

  截至10月7日零时,今年以来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共23146例。在已报告登革热病例的地区中,广州报告病例为19631例,情况最为严重。

  截至10月21日零时,广东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8753例。

  10月23日,广东卫计委在官网上通报,22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550例,截至10月23日零时,今年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9919例。

  中国防治进展:

  对于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今年9-10月,华南多地疾控部门均已对疫点、疫区进行室内外紧急杀灭成蚊,针对不同蚊种、孳生地特点等采取了相应措施。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发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登革热暂无已经通过审批的治疗药物,治疗方面还是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不过,“由于病情不是很严重,还是比较容易治愈的”。

  2013年8月,新加坡和中国科学家曾联合宣布已合作开发出对抗登革热的新疫苗。如果临床试验获得成功,它将成为首个可同时预防登革热所有四种常见亚型的疫苗。这一研究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下属的新加坡免疫学组、新加坡诺华热带疾病研究所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合作完成。

  此外,法国赛诺菲研制的登革热疫苗已完成亚洲区第三期临床试验,成为候选疫苗。该疫苗可预防4种登革热病毒感染,是三剂式活性减毒疫苗,每剂间隔6个月,最快2016年可上市。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