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疾控:强降雨后警惕肠道、虫媒传染病

2025-08-20 14:31 来源: 京报网

强降雨过后,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等传播风险增加。北京市疾控中心19日提醒居民:做好降雨后居家清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舒适,注意饮食卫生,做好病媒生物防制,严防传染病发生。

1、强降雨后,要重点严防哪些传染病?

市疾控中心:强降雨后,居住环境受到破坏,高温高湿天气,水和食品的污染途径增多,容易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因此,强降雨后肠道传染病往往是最先出现,也是最容易出现的。

此外,暴雨造成的积水容易孳生蚊虫,粪便、垃圾堆积会孳生苍蝇,也要警惕虫媒等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生。

2、强降雨后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市疾控中心:不要吃遭到水淹的食品,如冰箱已遭雨水侵入或曾经停电,食品最好丢弃不用;不要吃死因不明、来源不明的鸡、鸭、猪、牛等畜禽动物肉品和水产品;不要吃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不要吃卫生条件差的凉拌菜,生食蔬菜瓜果等食物一定要用清水清洗;不喝生水。

强降雨过后天气闷热潮湿,食物容易腐烂变质,食用霉变的粮食会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熟食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内保存。剩菜剩饭一定要冷藏,下一餐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重复加热不能超过一次。

此外,雨水过后,野生蘑菇大量生长,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以免中毒。

强降雨后,如果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者其他身体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应擅自服用止泻药、抗生素等药物。

3、为什么强降雨后蚊子会增多?

市疾控中心:蚊子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而前3个时期都需要在水里完成。蚊子的繁殖能力很强,吸饱一次血可在水中产卵200至300粒,经过7至14天就会孵化成蚊飞出水中。水是蚊子繁殖和孵化的唯一场所。降雨(尤其是连续降雨)后,积水增多,蚊子有了更多的繁殖场所。

4、北京地区常见的蚊子种类有哪些?可能传播哪些疾病?

市疾控中心:北京地区常见的蚊子有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淡色库蚊是北京数量最多的蚊种。其形态中等,翅透明,体色棕黄或淡褐。主要孳生于中度污染的各类水中,如污水池、下水道积水等。它是我国班氏丝虫病的传播蚊种,7月至8月是其全年成蚊高峰期。

白纹伊蚊俗称“蚊子”,数量排名第二位。幼虫喜好在小型积水容器中孳生,如家居废弃的盆、桶、锅、碗中,室内的插花瓶、水盆、花盆托中。叮人高峰期为6时至8时,17时至19时,以下午为主。是我国常见的能传播登革热的蚊种。

5、强降雨后,如何做好病媒生物防制?

市疾控中心:首先要进行环境治理,清理街道或居民区周围的淤泥和各类垃圾,并填平或疏导地面的积水,确保无地表积水滞留。清除各类容器积水,并将容器倒置存放,从源头上减少蚊蝇的孳生。同时,采用多种物理防护手段,在各类生活和工作场所安装防蚊蝇设施,如纱门、纱窗、防蝇帘等,休息时使用蚊帐。

对蚊幼虫,可以使用灭蚊幼剂处理无法清除的积水。成蚊密度较高时,在蚊虫活动高峰,使用空间喷雾技术速杀成蚊,同时对蚊虫栖息场所的墙面、绿植进行滞留喷洒;室内也可使用蚊香、气雾剂控制蚊虫。

对于蝇类密度较高的场所,可以使用空间喷雾速杀成蝇,并对蝇类停落表面进行滞留喷洒。对居民区、垃圾堆、废墟等重点防鼠场所,投放灭鼠毒饵。在灭鼠的同时,需要同步杀灭可能脱离鼠体的跳蚤。灭蚤前要先清理环境和老鼠尸体,再用杀虫剂重点喷洒墙面、地面及缝隙等区域。

6、驱蚊产品五花八门,哪些才是真正有用的?

市疾控中心:在各类五花八门的驱蚊产品中,含有避蚊胺、驱蚊酯、哌卡瑞丁和羟哌酯这些成分的驱蚊产品(如驱蚊液、驱蚊水等)才真正具有驱蚊作用。

7、洪涝灾害过后,居住环境普遍受到污染。如何有效开展消毒工作?

市疾控中心:对于受到洪水侵袭的居民家庭室内环境等卫生消毒重点区域要清污后再进行消毒处理。对受淹厕所、牲畜养殖场所等也应全面进行消毒。

外环境一般情况下以清污为主,不对无消毒指征的灾区外环境、交通道路、交通工具等进行喷洒消毒。日常生活垃圾、粪便和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并做好无害化处理。

病媒生物防制要做好密度监测,及时掌握密度变化情况,根据蚊、蝇、鼠监测结果,及时进行控制,发现蚤类活动时再进行相应控制。病媒生物监测密度较高时,应采取化学防制手段,迅速降低密度,预防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发生。同时,要遵循科学合理用药和安全环保施药的原则。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乐琪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