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色争鸣、出入境旅游焕发新活力、沉浸式旅游和研学游等颇受欢迎……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出行”和“消费”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词语。
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
从活动丰富多样的一、二线城市到静谧祥和的边陲小镇,从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古城到自然风光宜人的草原,“流动的中国”背后是一张张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地空交通网——“五一”假期期间,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长11.8%。
在地空交通动脉精密高效运转下,人们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山水、城乡和大江南北之间感受大美中国不一样的烟火气息。一组组高增长、创纪录的出行数据背后,也勾勒出中国经济蓬勃向上发展的新景象。
暖心服务为自驾游护航
“为了避开车流高峰,我们一家人在5月1日凌晨3点多就开车出门了,但路上的车流量比想象中多了很多,一些路段和服务区一度出现了拥堵。”今年的“五一”假期,家住北京的徐亮带着家人去山西大同游玩,沿途的“自驾大军”超出了他的预料。
徐亮的感受并非错觉,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日均出行量达2.2亿人次,比2019、2024年同期增长20.88%、4.50%,公路营业性日均客运量为3590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21.01%,但比2024年同期增长5.43%。
“非营业性客车出行持续增加表明,随着汽车在大众家庭的普及,公众出行习惯发生结构性变化,自驾出行逐渐成为主力军。”出行行业独立分析师徐宏对记者说。
神州租车的数据同样佐证了这一观点。自开放“五一”预订窗口以来,神州租车平台单日订单量呈现阶梯式上涨态势。从租期选择上来看,自驾呈现“短途+长线”双线并行特征,44%用户选择2-3天短途游,33%用户预订4-5天完整假期行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神州租车平台上,“5天以上超长租期”的预订量同比暴增164%,部分用户通过拼假形成7-9天深度游用车行程,拉满“五一”假期的“度假期待值”。
在徐宏看来,自驾出行人数的增加,不仅反映出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更是对各地交通基础设施、车企服务水平、驾车素质和习惯等的一次“大考”。只有不断打磨服务细节,填补基建细枝末节处的空白,才能让消费者在“五一”假期的出行高峰“放心开,舒心开”。
针对节假日新能源汽车易出现“服务区充电难”的情况,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多措并举确保假期充电能力较2025年春节再提升,有效缓解充电排队情况。
记者了解到,山东交通创新推广“红、黄、蓝”三级应急保障机制,单桩排队车辆超5辆时将启动“红色”预警,采取双区分流充电、引导就近充电等方式缓解充电压力;出行高峰时段,广东将在5个充电繁忙服务区采取增设移动充电车、引导至对向服务区充电、加派运维引导人员等措施,改善排队现象;北京市域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共设置充电桩481个、充电车位637个,其中超充车位11个,换电站10座,充电车位占比24.7%。
除了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加码外,“五一”假期的各地服务区也争相用创意“破圈”。
“五一”假期,山东枣庄服务区内举办了多场婚礼,实现“外地来的宾客不出高速就可以直接参加婚宴”;黑龙江哈同高速锦山服务区聚焦赫哲族文化,通过鱼皮服饰工艺等非遗展品,结合生活场景复原,立体展现千年渔猎文明传承脉络;在广东阳江服务区的服务大厅里,海鲜餐厅、咖啡馆、渔村小吃铺等各色店铺鳞次栉比,一旁的阳江十八子刀文化馆更令人眼前一亮。
各大车企同样在“五一”假期行动了起来。比亚迪宣布4月30日至5月5日期间,旗下自营充电桩服务费全免,并履行救援覆盖(混动车型免费送油、充电车支援)等承诺;蔚来在全国换电站、超充站24小时开放,高速服务区换电站增设临时电池等基础上,推出了“车主专属旅行路线规划”服务,车主可以在蔚来App内领取景点充电地图;鸿蒙智行则发起“五一安心行”活动(4月30日至5月6日),针对智界、享界、问界车主提供免费车辆检测、玻璃水添加及全场景道路救援服务。
民航业实现境内外“双增”
“五一”假期,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115万人次,日均运输旅客223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55.4%,比2024年增长11.8%;保障航班9.1万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5月6日,中国民航局公布的出行数据让人眼前一亮。
中国民航局综合司司长孙文生介绍,在国内航线方面,民航客源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间的骨干航线。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间以及北京与深圳、成都间的航线旅客订票量最高。此外,前往西双版纳、拉萨、丽江、喀什、和田等旅游目的地的支线航线订票量也比较集中。
在国际航线方面,“五一”假期民航旅客运输量和航班量达到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峰。旅客出行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传统旅游市场。同时,随着入境、过境签证便利政策持续优化,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服务措施逐步推广,预计入境外国旅客数量将继续增加,带动外航进一步增加航班。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满足旅客的出境游需求,不少航司也提前发布了“五一”假期的航班新开、增投计划。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在东南亚、日韩同比增投了运力,广州-曼谷航线增至每天10班。相比去年“五一”,南航新增了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航点,此外高加索三国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旅游目的地也比较受旅客欢迎。今年“五一”假期,南航飞往中东、欧洲、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航班量已超过2019年水平。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近期新增、恢复了包括上海浦东-曼谷、武汉-曼谷、太原-曼谷、烟台-临沂-香港、上海浦东-利雅得、上海浦东-静冈等在内的多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并积极开展机型“小改大”调配,扩容航班运力,努力满足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
记者获悉,“五一”假期东航主要增投至日本、东南亚等周边出境游市场,以及奥克兰、罗马、马德里等长途旅游热门市场。比如5月1日、4日、5日的MU567(上海浦东-新加坡)航班就由原来的A330飞机更换为座位更多的B777-300ER飞机执行,4月29日至5月5日的MU787(上海浦东-罗马)从原来的A330换成A350-900执行。
同程旅行发布《2025“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洞察报告》(以下简称“《同程五一报告》”)指出,清明假期后到“五一”假期前,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一系列重要外交活动的开展,为“五一”假期的出入境旅游市场打开了新局面。
在出境游方面,越南河内、马来西亚吉隆坡、柬埔寨金边的旅行热度排名靠前,整体预订热度均实现翻倍增长。叠加节后拼假等因素,短途出境游市场的热度预计将延续到节后首个周末。随着国际航班的加速恢复,以周边国家旅游市场热度提升为起点,出入境旅游市场正迎来发展新局面。
“出行热”打开消费闸门
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国际车展”)闭幕。主办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车展共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车企参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其中首发新车达163台,共接待海内外观众101万人次。
“上海国际车展的超高人气,凸显出中国产业链条的黏性和中国经济的魅力。”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说。
与往届车展不同,今年“汽车+”“AI+”为产业链技术整合和跨界生态重构提供了新赛道。全球汽车产业从“电动化上半场”向“智能化下半场”的过渡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有绿色制造、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不断加入。汽车正在成为连接能源、出行、数据、娱乐文化和生活各维度的移动终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规模大、新车多、体验感足,2025上海国际车展成为“五一”假期长三角旅游的热门打卡地。记者了解到,5月1日车展场馆内依旧人头攒动,以家庭为单位的观众以及海外观众触目皆是,热门车型被围得水泄不通,需要排队才能体验。
上海车展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促进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合作,深化市场拓展”的理念在本届展会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以流量平权、话语平权引导参展各方更重视技术创新、趋势变化和市场价值,使得大众更多关注车展的科技属性、产品突破与新车趋势,回归全球汽车行业A级车展的本质。”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上海国际车展展期首次延至“五一”假期,助力汽车消费再升级,还首次与文旅商体展联动设立“车展专享消费券”,累计访问观众达8万人次,领券下单二次消费超过百万元,共同助推车展期间的城市消费。
记者统计发现,“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各地有超过80个城市举办大小规模不同的近百场车展。各地通过车展联动点燃消费引擎,以政策红利叠加科技新潮激活消费市场。各大车展上,智能化以及新能源车型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
以乌鲁木齐车展为例,本届车展以“新智时代向新而行”为主题,汇聚了60多个汽车品牌和近千款车型,无论是传统汽车巨头,还是新兴造车势力,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车企促销让利叠加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拉动“五一”假期汽车消费“加速跑”。
事实上,“汽车消费热”只是“五一”假期的一个缩影。面对“五一”假期汹涌的人潮,各地在旅游接待服务上做足了功课。
其中,重庆市荣昌区政府门前停满了外地游客车辆、机关食堂向游客开放后一中午涌入上千人;山东日照某景区怕游客赶海捡不到蛤蜊,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开车撒蛤蜊。此外,“劳动节”期间的明星们比平时更加繁忙,全国共有超过60场明星演唱会在“五一”假期扎堆开唱,“明星演唱会+非遗庙会”成为热门景区之外,拉动“城市大休闲”崛起的重要力量。
更重要的是,“五一”假期前,离境退税政策的升级正为入境游市场的繁荣增添了新动力。
《同程五一报告》指出,4月26日,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将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提高至2万元。叠加此前国家税务总局宣布的在全国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有望进一步提升入境旅客在华消费力和购买力。(记者 张真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