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

2014-07-19 09:18 作者:ITHC.CN

 

恙虫病

概况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分布较为广泛,多发生于亚洲的太平洋地区。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

病因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立克次体抵抗力较弱,常温下不易存活,一般消毒方法均可杀灭。

 

传播方式

    恙螨(mite)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其生活周期可分为卵、幼虫、蛹、稚虫和成虫五期,其中只有幼虫是寄生性,需要吸取动物或人体的组织液。而鼠类则是主要的传染源,当带有恙虫病立克次体的鼠类出没于杂草丛中时,幼虫附于老鼠体表,吸取其组织液,受到感染,吸饱后落地继续发育成成虫。成虫孵卵发育成幼虫,又可附于鼠体,从而将立克次体传染给老鼠。相互传染,周而复始。人患此病是由于在疫区的草地上活动时被带有该立克次体的恙螨幼虫叮咬所致。

 

 

 

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为4~20天,常为10~14天。

临床表现

突然发病,体温迅速升高,持续1~3周。多伴有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疲乏、嗜睡、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畏光、失眠和咳嗽等。当人被恙螨幼虫叮咬后,局部皮肤出现红色的丘疹,不痛不痒,形成水疱,破溃后形成黑色的结痂,脱落后又成溃疡,最后成为一个光洁的凹陷面。

 

大多数患者只有一个,少数有多个。结痂附近的淋巴结常明显肿大,并伴有疼痛和压痛。出疹时间不定,多呈暗红色,分布于躯干,向四肢发展,脸上很少,手掌和脚底更少。

 治疗

    氯霉素是治疗本病的特效药,强力霉素也可应用。

疾病分布

    本病分布较广,多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河溪两岸,且多见于灌木、杂草丛生的平坦地带。其中以海岛、沿海地区较多,山区较少。如亚洲的太平洋地区,其中以东南亚为主要流行地区。目前,证明世界有恙虫病流行的地区只有亚洲和大洋洲。即东起新几内亚,西至阿富汗,南起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北至日本、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其中包括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滨海地区、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孟加拉、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

 

旅行者感染恙虫病的危险

    人对恙虫病普遍易感,但病人以野外活动者居多。旅行者于恙虫病的流行季节在疫区的草地上坐卧,晾晒衣均可能导致感染此病。

预防

    1、目前尚无可用的恙虫病疫苗。

    2、预防恙螨幼虫叮咬,需铲除杂草、改造环境、消灭恙螨孳生地。旅行者流行区野外停留时,应铲除或焚烧住地周围50米以内的杂草,然后喷洒杀虫剂。旅行时必须扎紧领口、衣袖口和裤脚口,在外露的皮肤上涂抹防虫剂,如5%邻苯二甲酸二苯酯或苯甲酸苄酯或硫化钾溶液等。回居住区后及时沐浴、更衣、如发现恙螨幼虫叮咬,可立即用针挑去,涂以酒精或其他消毒剂。积极采取各种综合措施灭鼠,控制其传播。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