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

2014-07-19 09:24 作者:ITHC.CN

 

埃博拉出血热

潜伏期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2~21天。

临床表现

 

其疾病特征为突然发热、极度虚弱、肌痛、头痛以及咽痛,继而呕吐、腹泻、皮疹、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部分病例还可出现内脏和体表大量出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酶升高。疾病早期症状与一般感冒相似。

 

治疗

埃波拉出血热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现在,病人都接受支持治疗。这种治疗包括维持病人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维持病人呼吸和血压以及治疗病人的合并感染。在基奎特爆发期间,8个病人接受了埃波拉病毒感染康复者的血液。其中7个病人活了下来。不过,因为研究的规模小,参加者的特征(其中包括他们相对比较年轻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趋于康复,治疗效果尚难确定。

疾病分布

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苏丹、象牙海岸,乌干达以及刚果共和国均有埃博拉确诊病例报告;利比里亚、英国报告有个别病例(英国病例源于实验室感染)。

旅行者感染埃博拉的危险性

目前尚未能了解埃博病毒的确切传染源、潜伏的地区以及自然宿主等情况。据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存在于非洲大陆的热带雨林以及西太平洋地区中,因此在上述地区以及报告有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的地区,旅行者有受感染的危险。

预防

 

      埃波拉病人的治疗

 

    目前,对埃波拉出血热还没有特效的方法和药物,也没有预防感染埃波拉出血热的疫苗。因此,预防埃博拉出血热,就要避免接触埃博拉病人的任何体液,尤其是血液和分泌物;避免接触病人的尸体。如有可能,取消到有埃博拉病例发生的国家或地区的旅行,以免接触到患病的人或灵长类动物引起感染。

 

 

概况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病死率很高,可达50-90%,临床上以发热及出血为特征。埃博拉病毒源于非洲的刚果,在生物安全等级上和天花病毒同为最危险的第四级,1976年首度在非洲扎伊尔北部和苏丹南部出现,此后又先后出现在加蓬、刚果、科特迪瓦、乌干达等国家中。到目前为止,尚未弄清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什么,但此自然宿主似乎存在于非洲大陆的热带雨林以及西太平洋地区中。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埃博拉病毒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

病因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四种不同亚型: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科特迪瓦埃博拉和瑞斯顿埃博拉。前3种亚型可使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的致死率为88.8%;苏丹埃博拉则为53.2%。而瑞斯顿埃博拉只会使灵长类动物发病,但人类也可能感染这种病毒亚型从而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在西太平洋就有这种病例出现。

 

 

传播方式

一般来讲,埃博拉出血热有4个传播途径:

①        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等体液传播;

②        通过直接接触病人尸体传播;

③        处理发病或病死的猩猩、猕猴等动物引起传播;

    4、医务人员在护理病人时不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也会引起传播。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