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为什么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办法

2019-04-15 14:46 作者:ITHC.CN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所以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是降低我国乙肝病毒人群感染率的最有效方法,也是保护后代免受乙肝病毒侵害之苦的最好办法。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

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关于乙肝疫苗相关的知识。

首先,乙肝疫苗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起作用的?

乙肝病毒身上有一种特殊信号叫“抗原性”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它们发现病毒,并产生一种被称为“抗体”的蛋白质来消灭这些入侵的“敌人”。但是,指望体内乙肝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来消除病毒,那太不可靠了。

幼年期,免疫系统往往不能识别乙肝病毒,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也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抵御乙肝病毒的感染。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体外用化学方法把血液中分离到的乙肝病毒杀死,但还保留它的抗原性,然后注射到人体内,这种被杀死的病毒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这些抗体像“士兵”一样在血液中“巡逻”,一旦有乙肝病毒的侵入,不等它们钻进肝细胞,就把它们消灭,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这就是最初的血源性乙肝疫苗。

现在,以前使用的血源性疫苗已经被淘汰,原因是有引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和浪费大量的血浆。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属于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的重组技术,首先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片段通过基因工程剪切下来,然后插入到真核酵母菌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基因中,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进行重组,让重组后的酵母细胞或CHO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自身增殖的同时产生表面抗原基因片段,将其收集并提纯之后制成的乙肝疫苗,国际上称为第二代乙肝疫苗。

利用酵母细胞生产的疫苗就是重组酵母疫苗,利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基因生产的疫苗就是重组CHO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要比血源性疫苗好得多,它不仅可以避免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而且还可以大量生产,价格便宜,可以预防所有的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

那么,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是怎样的?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越早越好。

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还会再得乙型肝炎吗?注射乙肝疫苗后怎样才算有效?

研究表明,预防乙肝最重要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但是乙肝疫苗的保护率大约为90%-95%,对少数人可能无效。影响乙肝疫苗效果的因素很多,注射疫苗后能不能预防乙肝,取决于疫苗能否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以及抗体产生的多少,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个月后检测血清表面抗体,抗体滴度≥10毫国际单位/毫升的时候才能预防乙肝。

注射乙肝疫苗1个月后出现抗体的大约有30%的人,完成全程注射1个月后抗体达到最高水平。所以,在完成全程注射前,抗体未产生或滴度比较低的时候,仍有感染乙肝的可能。在这段时间里,仍然需要采取其他的预防措施。

如果在完成3针免疫接种后1个月检查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不足,需要酌情加注1-2针,或者重新进行接种。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哪些原因会导致注射乙肝疫苗失败?

1、注射乙肝疫苗前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那么注射乙肝疫苗是没有效果的。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仅仅对血液中的病毒有效,但是对已经进入肝细胞的病毒无效。

2、疫苗保存及使用不当。冰冻会破坏乙肝疫苗的结构。37℃保存不宜超过1个月,4℃保存不宜超过1年。如果保存时间太长,疫苗效价就会减低。

3、即使注射疫苗产生了抗体,极少数人还有得乙型肝炎的可能,这是由于乙肝病毒可以发生变异。

以上是乙肝朋友对于乙肝疫苗接种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学习之后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乙肝疫苗。如果大家仍有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