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广州灭蚊工作可提前在每年2-3月份启动

2017-12-15 08:53 作者:金羊网-新快报 

    广州相关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专家提出——

    自2014年启动,经过近4年的研究,广东省登革热应急公关课题和广州市健康医疗协调创新重大专项“广州登革热流行的病原学、媒介控制与临床救治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研究首创重症登革热综合救治方案,重症救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月11日,记者在第一届新突发虫媒传染病防控高峰论坛上获悉,上述研究还揭示登革热病原学进化特征及健康人群感染情况,发现目前广东登革热以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为主,但面临本土流行的潜在风险。

    ■新快报记者 辛捷恺 通讯员 贾卫东

    首创重症登革热综合救治方案

    2014年,广州率先提出重症登革热概念,被世界卫生组织新版诊疗指南采纳。揭示了我国独特的登革热临床规律,发现老人是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早期血小板快速下降及白蛋白降低是重症预警指征,起草制定我国首部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创建重症综合救治方案,2014广东登革热病死率1.3/万,远低于同期国际水平,较1986年广东大流行水平降低95%。

    该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登革热实验室诊断技术系统集成平台,提高了我国新突发虫媒传染病早期诊断能力。率先将登革病毒核酸及NS1抗原检测技术大规模于临床早期诊断,将登革热诊断时间由原来的发病5天缩短至1天内;研发国内首个批准上市的登革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在全国16个省64家医疗单位广泛推广使用。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复春表示,该研究课题自2014年启动,2017年底获得了广州市健康医疗协调创新重大专项(五期)滚动支持。

    农村地区登革热发病率被低估

    该研究经过近4年对登革热病原学进化特征及健康人群感染情况的了解,确认了广东历次大流行的病原体,全景展示了登革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与进化规律,发现目前广东登革热以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为主,但面临本土流行的潜在风险。

    自2014年起,研究人员开展了12个区大样本健康人群登革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血清抗体阳性率近10%,农村地区发病率被严重低估。“血清抗体阳性,意味着有些人曾经被感染,或者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忽略。而农村地区,部分基层医生对登革热的认识不够,也可能存在诊断不准确的情况。” 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杨智聪表示,这个数字并不意味着登革热已经本土化。国际上登革热本地化的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一般在50%或以上水平,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判断该疾病可能已经本地化。

    未来将在野外建立蚊虫监测站

    专家表示,研究发现,每年3月份幼虫密度指数明显上升,而目前广州的爱国卫生运动月是在4月份,“将研究结果提交给卫计委,提示媒介综合治理工作可在每年的2-3月份启动”。在抗药性监测方面,还通过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发现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有抗药性,这些结果除了会传达到消杀公司让公司更换其他类型的杀虫剂外,还会给到相关的科研机构,协助研发环保高效的生物杀虫技术。

    据透露,有关部门未来还将在野外(户外)建立蚊虫监测站。“像天气预报一样,能够准确预测蚊虫的密度”。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