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感染可导致雄性不育

2016-11-23 08:45 作者: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李大庆)北京时间22日凌晨1时,《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引起睾丸损伤并最终导致雄性不育。这一发现揭示了寨卡病毒影响人类健康的可能性。研究由中国农大李向东课题组与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团队合作完成。

    截止到11月10日,已有7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寨卡在其境内传播的疫情。

    以往研究者对寨卡病毒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胎儿异常,如流产、新生儿小头症,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媒传播。今年5月,有临床杂志报道了寨卡病毒能够通过性传播,提示了寨卡病毒的传播新途径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中国团队发现寨卡病毒在病毒血症后还能在小鼠睾丸中存活数周,引起睾丸损伤并最终导致雄性不育。其病变过程为:病毒一旦突破血—睾屏障,在感染后第8天引起睾丸间质充血、急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和附睾组织明显萎缩,睾酮水平显著降低。第16天,大量精细胞死亡、睾丸精管断裂逐渐丧失,感染第30天睾丸进一步缩小,曲细精管进一步丧失正常结构;到第60天睾丸完全萎缩丧失组织结构。

    李向东教授认为,这一发现找到了寨卡病毒通过精液传播的科学依据,寨卡病毒对人类的伤害,超过人们的最初想象。高福院士指出,这项研究不是回答寨卡病毒是如何进入睾丸的,而是回答它进入后如何施展影响的。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