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疫情对东南亚经济影响不大

2016-10-17 08:31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10月11日警告称,寨卡病毒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会在亚洲继续蔓延。

  目前全球已有70个国家通报寨卡病例,亚太地区至少有19个国家发现病例。新加坡9月15日通报病例达341例,虽尚无新生儿小脑症患者,但病毒或已产生变种;泰国则确认出现两例寨卡病毒导致的新生儿小脑症。截至9月5日,新加坡卫生部称有30名中国公民在新感染寨卡病毒。

  并未引起恐慌

  作为一种起源于非洲的蚊媒病毒,寨卡病毒去年开始在巴西、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持续肆虐。新加坡是全球第58个爆发寨卡疫情的国家,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也都出现感染病例。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早在今年1月份就提醒出国中国公民密切关注有关国家疫情信息,采取必要卫生防疫措施,如有不适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

  不过,在新加坡工作的一位受访者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寨卡在新加坡并没有引起恐慌。“据说,一些中国游客取消了行程,不过新加坡民众并没有过多反应。”“寨卡病毒并不致命,病源和治疗方法都非常清楚,一旦确诊,打针吃药就可以治好。而且,以新加坡的医疗水平和政府管理效率,也不可能出现大面积蔓延和失控的状态。”上述受访者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新加坡问题专家宋颖慧对国际商报记者指出,寨卡病毒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峻。寨卡病毒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传播,目前新加坡是通报感染病例人数最多的亚洲国家。新加坡经济发达,国家医疗体系和疫情防疫系统比较完善,政府应对压力不是很大,也没有对当地经济产生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问题专家骆永昆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旅游人群发出提醒是旅游部门、外交部肯定需要做出的处理。寨卡病毒并不是全球性大范围的疫情,只是地区性的、小范围的疫情,本身影响不大,更不会对当地的投资、引资产生影响。

  新加坡5月中旬发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8月27日发现首例本土传播病例,此后新增病例连续多日激增。宋颖慧就此指出,之所以出现激增主要是由于排查疫情和统计方式不同出现的数字增长。现在新加坡政府已经实施了防治寨卡疫情的措施,除了驱蚊等防疫措施,还包括隔离、免费检测、对疫区及时公布等。目前的局势已经没有最初那么紧张了。

  此外,宋颖慧指出,寨卡病毒的针对性较强,重点防护人群是孕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孕妇就可以完全放心,因为潜伏期尚未确定。不过,寨卡病毒所带来的威胁远没有登革热等热带、亚热带传染病的威胁大。实际上,登革热今年的病例比去年就增加了,但并没有形成寨卡病毒这样的影响。“另外,东南亚国家在防疫登革热等疫情方面已经积累了经验,这些对寨卡病毒的防疫有利。”宋颖慧说。

  感染寨卡病毒的人约20%会发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病症,如果及时接受治疗,大约一周以就可以治愈。世界卫生组织秘书长陈冯富珍说,寨卡病毒症状多数不严重,最需要提高警惕的是育龄妇女,因为在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有可能造成胎儿脑部发育不全。

  仍需警惕

  不过与经济发达、医疗体系较为完善的新加坡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仍值得警惕。

  以马来西亚为例,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国家医疗系统先进排行榜中,新加坡居第10位,而马来西亚则居第49位。据路透社报道,每天经主要通关口岸往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人员达到20万人次。新加坡本土传播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激增后,马来西亚加大了对两国往来人员的核查,并加大控蚊力度。但马来西亚政府一直将大量医疗精力投入到应对登革热疫情中。据官方数据,马来西亚去年共确诊12万登革热病例,死亡336人,为1995年以来最多。

  此外,世卫组织还将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越南列为“2016年可能局部传播或本土传染寨卡病毒”的国家。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人员往来密切。2015年,中国与东盟人员往来突破2300万人次,每周有千余架次航班穿行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

  考虑中国的气候条件以及携带寨卡病毒蚊子的地域分布,中国仍需警惕寨卡病毒的传播。美国外交学会网站刊发文章称,寨卡病毒有两种携带者: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特别是海南、广东和云南等省份。白纹伊蚊分布在河北、山西和陕西南部的广大地区。白纹伊蚊能在寒冷的天气里生存,而且极具进攻性,这扩大了寨卡病毒的传播范围。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