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研究近期重大进展

2016-05-26 09:57 作者:生物谷

  自2014年以来,WHO已经发现寨卡病毒在美洲存在本土流行,当前寨卡病毒在美洲区域的传播出现上升态势,疫情存在跨境传播风险。

  考虑到美国CDC近期首次确定寨卡病毒是胎儿小头畸形和其他的出生缺陷的病因,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女性最好不要前往寨卡病毒仍在传播的国家和地区。

另外,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寨卡病毒可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因此对准备怀孕的家庭而言,最好夫妻双方都不要前往寨卡病毒仍在传播的国家和地区。

  科学家们近期又在寨卡病毒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如利用3D打印研究寨卡病毒,或利用新型寨卡病毒感染模式小鼠研究该病毒感染胚胎之谜,或者证实巴西寨卡病毒可引发动物模型患小头畸形症,或者给蚊子注射细菌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或者利用CRISPR/Cas9区分寨卡病毒不同毒株,以及体外实验证实氯喹也可抵抗寨卡病毒感染,等等。

  1. bioRxiv:体外实验证实氯喹抵抗寨卡病毒感染

  氯喹(chloroquine)是一种弱碱,具有抗炎性,已被用来预防和治疗疟疾。这种药物具有帮助猴子抵抗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效应,而且也能够抑制登革热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中的病毒抑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Amilcar Tanuri和同事们在不同类型的寨卡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测试了氯喹的效应,结果表明氯喹似乎在体外的多种类型的细胞中也抵抗寨卡病毒感染。(R. Delvecchio et al.,“Chloroquine inhibits Zika virus infection in different cellular models,” bioRxiv,

  2. Cell:3D打印“迷你大脑” 解密寨卡病毒

  去年春天,巴西确诊第一例寨卡病毒感染,之后病毒开始在南美洲快速蔓延暴发,自此,寨卡病毒再次进入人类视野。尽管目前尚未发现寨卡病毒对一般成人有致命危害,但是孕妇一旦感染,部分新生儿将会在出生20小时内死于小头畸形。

  目前世界上仍未研发出能够有效对抗寨卡病毒的疫苗,这是最让研究人员感到担心的事情,因此今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寨卡病毒列为国际医疗紧急事件之一。到目前为止,感染最严重的巴西感染人数约为150万人,其中已有3500例新生儿小头症病例,而一些新生儿因为小头畸形问题严重而死亡。

  但是最近,寨卡病毒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4月22日,在美国工作的多名华人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宣布,他们借助3D打印“造屋”技术,培育出了一种低价的“迷你大脑”,可用于研究寨卡病毒如何引起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出生缺陷。

  虽然“迷你大脑”已问世多年,但由于此前的培养容器有可乐罐那么大,因此价格特别昂贵,很多实验室都没有能力去做。

  而此次华人团队利用3D打印机制造出只有手指头那么大的培养容器,可大批量培养出绿豆大小的“迷你大脑”,成本大幅降低。

  这项发现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一对中国夫妇共同发现——宋洪军与明国莉两位教授。他们发现寨卡病毒会感染婴儿大脑皮质层的特殊的干细胞,通过3D打印的迷你大脑,他们能够准确地看见怀孕的不同阶段的感染状况。

  根据文章,这个“迷你大脑”是用人体多能干细胞制成的,与发育中的胎儿大脑很相似,其中包含干细胞、新产生的神经元,还有类似大脑皮层的分层结构。现在,这种“迷你大脑”可以长到20多周,能用于模拟研究在怀孕早期及中期寨卡病毒对胎儿的影响。

  “如果感染发生在非常早期,病毒一般会感染迷你大脑的神经祖细胞并且感染会非常严重。

  一段时间之后,迷你大脑将会停止生长,(现实情境下)此时孕妇就会出现流产。”明国莉说,“但是如果感染发生在怀孕三个月到六个月情况会好一些,寨卡病毒仍倾向于感染神经祖细胞,但是同时也会感染其他神经细胞,结果‘迷你大脑’的尺寸可能会更小一些,相当于小头症。”

  这些结果与现实中病毒感染孕妇的情况非常接近,这证明了孕期越早感染,就越严重。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