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临近,世卫警告要谨防“寨卡”

2016-04-29 09:31 作者: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25日警告说,随着北半球即将入夏、蚊虫繁殖加快,一些地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有“显著增加”的潜在风险。

    “随着欧洲等地气温逐渐升高,我们已知能够传播寨卡病毒的两种伊蚊将开始繁殖,”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保罗·基尼当天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一场寨卡研讨会上说,“蚊子可不知道边界(的概念)。”

    基尼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科学家本月18日证实,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近60年来首次在智利本土出现。智利先前与加拿大同为美洲仅有两个本土没有发现伊蚊的国家。

    按基尼的说法,季节交替加上寨卡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全球感染寨卡病毒并出现相关并发症的人数可能显著增加”。

  唯一的好消息是,随着南半球天气逐渐转凉,寨卡“重灾区”巴西的疫情将得到缓解。

  去年以来,寨卡病毒在巴西等美洲国家持续肆虐。当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出生缺陷显著增多,世卫组织在今年2月将这场疫情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伊蚊叮咬是感染寨卡病毒的主要渠道,但性接触也可传播寨卡病毒。绝大多数感染者症状温和,与登革热等疾病症状类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

  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600名医学专家出席了25日的研讨会,共商寨卡疫情的应对举措。不少专家认为,学界迄今对寨卡病毒的“全貌”还知之甚少,许多问题仍旧待解。譬如,这种病毒能够在人体内潜伏多久?性接触传播的风险究竟有多高?寨卡可能引发哪些疾病?所有可能传播这种病毒的蚊子究竟有哪几种?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本月13日证实,寨卡病毒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几种出生缺陷的原因。这种病毒还与一些罕见的成人神经系统疾病关联。巴西卫生部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巴西国内新生儿小头症确诊数量累计已达1168例。

    一名治疗师给患有“小头症”的婴儿进行着按摩治疗。

  “(对于寨卡病毒,)令人担心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还不知道什么,”世卫组织寨卡病毒紧急委员会主席、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传染病学专家戴维·埃曼告诉法新社记者,“如果无法了解一种病毒或细菌的全部潜力,我们就无法(为预防)给出建议。”

  眼下还没有对寨卡病毒的有效治疗方法和疫苗。为此,基尼和一些专家认为,做好灭蚊和叮咬防护、建议有可能接触寨卡病毒的女性推迟怀孕以及尽快研发出快速检测工具仍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当务之急。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