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埃博拉是抗寨卡的最好教科书

2016-03-31 09:15 作者: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点评:远去的埃博拉是抗寨卡的最好教科书

  新华社记者刘石磊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一度让人谈之色变的埃博拉终于“不再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全人类共同抗击埃博拉的经验,可为正在胶着中的应对寨卡疫情之战提供帮助。

  世界卫生组织29日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已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可能由寨卡病毒引发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却在上月初“接手”了这一名号。

  大规模传染病疫情接踵而至,反映出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将持续面临的一大挑战:传染病疫情长期威胁人类健康。

  人类不是神,疫情初期的措手不及和恐慌在所难免。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国际合作的加强,以及多次重大疫情的考验,人类应对能力不断提高。从应对埃博拉之战的胜利中,就可总结几点经验为抗击寨卡“支招”。

  首先,面对疫情不要恐慌。埃博拉病毒引发的出血热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在过去两年多致死超过1.1万人。与之相比,寨卡病毒对健康成年人的威胁只是“相当于一种轻度、非致死版本的登革热”,人际间传播能力也不及埃博拉。人类在最初几乎“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最终仍能战胜埃博拉。在医疗基础设施相对更好的美洲,面对传播力和致死率低得多的寨卡疫情,人类没有理由恐惧。

  其次,由于疫情的全球化,国际合作也必须全球化。与埃博拉疫情一样,寨卡疫情虽然主要集中在一个大洲,但已经导致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输入性病例。抗击埃博拉,有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驰援和全球科研合作,这种全球努力正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截至目前,中国、美国、法国、英国和印度等国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已经在分离寨卡毒株、研发疫苗、确认病毒侵入原理等方面取得进展。

  第三,加强医疗卫生知识普及,为阻隔病毒传播筑起“屏障”。无论什么病毒,认清了传播途径,总有隔离的办法。在埃博拉疫情中,西非一些地区的丧葬风俗使死者身上的病毒更容易传播到亲友身上。抗击疫情期间,国际医疗团队不断宣传预防知识并加强普及,为最终阻断病毒蔓延起到关键作用。寨卡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仍是蚊媒,在社区中加强防蚊灭蚊宣传和行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毒传播。

  面对一次次的重大疫情,人类不断成熟。埃博拉疫情的扩散,激起了一场空前的全球动员、一场宏大的国际救援、一次人类向疫情发起的大反攻。如今埃博拉远去,但这一事件正成为抗寨卡疫情最好的教科书,它让人们再次看到,只要全球携手,加强研究,建立完整监测体系,实施有效防控手段,就能够最终控制疫情的传播与流行。

热点信息